4月26日,在中宣部和国家版权局指导下的“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在2017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上正式宣告成立。紧接着,6月9日,“首届中国报业版权大会”在京召开。一系列密集的行业峰会,显示了新闻和关联行业对新闻版权的高度重视。
“拿来主义”未有效遏制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介绍,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时代下,报业遇到了很多版权新问题。一是“求大于供”的矛盾,报业正在大力发展“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形态,对于内容的需求量变得很大,从而转载其他一些媒体内容。二是很多大型报业集团都在建设“中央厨房”,“中央厨房”会用到大量第三方的稿件、照片、视频等,这些素材的版权问题如果不解决,报业集团本身也面临严重的侵权风险。三是在互联网上对报社原创内容的非法转载和使用,几乎可用“铺天盖地”来形容。面对如此海量的侵权行为,报社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和人员才能有效发现并留存证据,律师费、公证费等高昂维权成本和较低赔偿额度间的不合理现状,也使很多报社在维权道路上举步维艰。
“我认为,报业的版权保护应该朝几个方向进行,要打破行业习惯和稳态思维,要推动版权保护的顶层设计,应建立‘化敌为友’的合作思路。在版权保护中,中国报业协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张建星说。
报业内容遭受互联网侵权的现状非常严重,在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当下,“拿来主义”虽有所收敛却仍未得到根本遏制。
据重庆报业集团版权维权平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集团版权维权服务平台确权新闻原创作品为64863篇,共监测到3069家报业及互联网媒体未经允许转载,总转载数为24296次。其中,网站转载量占据了78%,微信公众号侵权转载量占20%。其平台迄今监测到的侵权数量已达几十万起。
北京版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版银科技”)在今年6月初对《环球时报》原创新闻内容的抽样监测显示,《环球时报》10篇原创文章一周内在互联网中被转载187次,涉及转载媒体达37家。“依据我们平均数据标准,这10 篇文章如果使用我们的‘版权印’平台对外授权,预计可获授权收益约350元。这187条转载记录如果认定为疑似侵权,进行维权和解的话,预计产生和解收益2992元。”该大会承办方之一,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副总裁、版银科技总经理岳占峰算了一笔账。他介绍,虽然针对媒体原创文章的盗版量暂时无法找到完整的统计数据,但版权印监测平台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800万条疑似侵权记录。
报业“集火”版权问题
近年来,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并保持了30%以上的年增长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脱胎于《华西都市报》的新媒体封面新闻客户端,自2016年5月4日上线以来,传播效果较好的原创作品已有15628个,他们正在梳理内部的版权资产。
重庆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介绍,截至2016年底,他们旗下已拥有15报4刊、13网5端、81个官方微信、25个官方微博等共计147个媒体终端,形成融媒体矩阵和产业集群。截至2016年底,他们总资产达60亿元,同比增长20.87%;营业总收入15.5亿元,新媒体收入5.4亿元,占到总收入的35%,较上年翻了一番。这缘于他们一直把版权作为转型融合发展的基础战略。他们制定了《重报集团版权维护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版权声明》,加入了《全国省级党报版权联盟》,先后与搜狐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等网站签订使用许可协议,累计签订版权合同金额近千万元,初步尝到了版权运营的甜头。
《解放军报》技术部主任宋明亮则谈到,传统媒体版权维权还需要厘清几个主要问题,包括政府网站之间是否可以免费相互转载,时事新闻是否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开展维权是否会影响到传统媒体扩大影响力,职务作品版权到底归属作者还是单位,职务作品维权获赔收入如何分配等。
自律精神和高科技狙击盗版
本次大会成立了中国报业协会版权工作委员会筹备组,授牌成立“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与会100多家报业机构代表通过了《中国报业版权自律宣言》,现场还宣读了中国数字内容区块链版权联盟发起倡议。
中国报业协会作为全国最大的报业社会组织,会员单位包括全国1500多家报社以及科研、教学和相关企事业会员单位。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将和版银科技一起实际承担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
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主任殷秩松说,去年6月,在中国报业协会进行版权调研时,他们第一次谈起报业如何管好、用好、保护好新闻作品版权的话题。报业新闻具有原创程度高、海量、时效性强、使用方式明确等特点,因此也必须有适应这些特点的方法、服务和工具。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也是版银科技的股东单位,而后者是跟随着互联网版权产业一起成长的,近几年一直在尝试运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版权流通中的问题,致力于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互联网版权流通环境,这些前期的积累为新闻作品的版权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殷秩松介绍,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目前服务内容包括版权知识培训服务、版权权属认证服务、版权资产管理服务、版权运营策略咨询服务、版权监测维权服务、组织版权交流活动等。
版银科技副总经理汤丰介绍,他们旗下的核心技术“版权印”是一个互联网版权服务平台,为权利人提供一整套从版权认证、保护到交易、监测、维权的闭环服务。目前已经为超过1万家用户提供在线版权服务,汇聚了超过60万原创作品,促成了30万宗版权交易,监测到了超过800万条疑似侵权数据,每天成功维权超过上千笔,维权成功率超过50%。
“除了服务于权利人(报业集团),‘版权印’也服务于使用人(转载方),可以提供访问海量正版作品库,实时在线获取正版授权,获得优质稿件推送,收取和解邀约等服务。我们还拥有反向‘版权印’技术即版权雷达,帮助使用方快速找到所需内容的权利方。” 汤丰说。
岳占峰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版权行业的痛点是当务之急。针对在本次大会上发起倡议成立的中国数字内容区块链版权联盟,岳占峰介绍,区块链被互联网界认为是具有颠覆意义的创新技术,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目前国内在金融、保险等领域已经有一些小范围的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使版权内容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可查验,实现数字内容的版权自动登记、自动验权、自动获权、自动结算、自动备案,形成一个去中心化、可信、可追溯的数字版权内容流通生态。
“从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技术实现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我们发起区块链版权联盟,就是号召大家形成商业共识、共建共有,数字版权的流通生态不是我们一家能够建设和维护的。” 岳占峰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